序言
如果说自吹三放送以来吹学家的历史,是从作为观众读者原作党把解释权自信满满牢牢把在手里,到一脸悸动盼望着创作者们能给予超出预期的刺激,再到被ep12炸得痛悔交加,最后在ep13的落幕中化为某种伤痛文青类似物及残渣儿的过程,那么在一切过去四个月之后,吹学家们还能在吹学这片废土上找到什么发现呢?在曾经高扬的乐声归于静寂,可爱的人们黯然退场后,再次反复审视吹三的设定细节,吹学家们这是把呵护角色的责任交给了自己。这不是对创作者的质疑,这是对一个元气大伤的陌生制作组的再观察,也是对京吹更深的执念。
2024年11月15日,终于有个仍然处在吹三综合症中的吹群猛然掷出了一个惊悚的推论:京吹的部长失格事件是发生在久美子生日这天???
立论
这是一个在今时今日仍然思念京吹、反复念叨改编问题的吹群的一位群友带来的推论。ta忙于同人创作,比起终日“悲叹-论证-悲叹”循环的部分群友,是个更有勇气和行动力的人,在其与同人作品创作团队对原作及动画时间线进行考证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 已知一:京阿尼从第一季开始,就使用现实时间线并把久美子的高中三年设定成了2015年至2017年,而武田小说保持架空年份的设定,但也默认了动画的设定。
- 已知二:京阿尼官方设定的久美子的生日为8月21日。
- 已知三:武田小说提及吹奏部每周一召开一次声部长会议(也称部门长会议)。
「那么下面开始部门长会议」
星期一是部门长会议的日子。各部门长和干部早早就到音乐室集合。
综合以上信息,再加上EP7中出现的这个万恶的日历,可知久三年部长失格事件正是发生在2017年8月,日历标注合宿的时间为8月18日至20日,合宿结束后的8月21日为久美子生日,同时为星期一。同时,日历标示8月28日(周一)为关西大赛。
要知道不论动画还是小说,都出现了合宿结束后的第一次部门长会议,都和部长失格是同一天。
又由“部长失格这一天是在关西大赛之前,不可能是和关西大赛同一天”可知,如果把武吹给的时间提示与京吹给的日历相结合,那么部长失格发生的这一天,也就是合宿结束后的第一次部门长会议的这一天——这是个周一,与在8月28日关西大赛的这个周一相冲突,所以部长失格是发生在前一个周一。那么,又由合宿结束于8月20日,似乎只能得到一个推断:在吹三动画中,部长失格及引起该事件的声部长会议只可能为8月21日的这个周一,暨黄部长的大寿之日……
这令人绝望的推论立刻引爆了吹学家的情绪,于是一周以来,吹三综合症在群内发作得更厉害了。
大家只能想象两个令人更加悲伤的可能性:
- 京阿尼在吹三混乱制作过程中,完全忘记了角色生日的设定,把部长失格事件安排在了同一天,是一个万分不幸的意外。
- 京阿尼是故意这么做的,这就是青春的价值……
如果说前者还能称得上是不幸的意外的话,那么后者可以说是对原作及角色毫无尊重的恶意改编了。
一位活跃群友气苦不已,把推论打包投向NGA论坛,也许您已经在某处以某种方式见过这个推论了。以下为摘录:
[合宿日期:2017年8月18日至2017年8月20日;声部长会议日兼部长失格日:2017年8月21日(周一,黄前久美子生日);2017年关西大赛高校(A)组比赛日:2017年8月28日。黄前久美子在自己生日这天,耐压了一整天,然后在朝雾桥上,被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痛斥部长失格。]
驳论
在经历疑虑悲愤的两日后,终于,一位一直不肯细想终日逃避的吹三综合症群友忽然开始提出质疑:
噫,果真如此乎?
于是吹学家焦灼的一场推理开始了:
细看小说里部长失格的第二天,丽奈早晨翻看了写着“八月的第四个星期一”的干部日志,而日志是每天记录的,所以丽奈看的是昨天自己写下的日志,“昨天”就是部长失格发生的日期,因此原作中部长失格应是八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北宇治干部笔记」
八月 第四个星期一
记录 高坂丽奈
教头投诉三年一班教室没锁门。临近关西大会,万事切勿掉以轻心。虽桥本老师说乐着来,但我认为光快乐是不够的。要取得满意结果,必须倾尽全力
看完,久美子回头看去。抵着吹嘴,丽奈高声吹响小号,是练习前的热身。笔记本上的内容和背后丽奈小号的声音,无论什么都和平常无异。似乎昨晚的事情并未有过。
既然原作中部长失格为八月的第四个星期一,那么关西大赛不可能是发生在EP7日历显示为同一天的8月28日,这就是在”武吹京吹可以互证日期”的考证惯性思维影响下没有发现的第一个BUG。
继续细看小说,观众可以从秀一的干部笔记中看出,吹奏部合宿是在八月的第三个星期二之后。结合武吹部门长会议是在每周一的设定,证明了合宿后的第一次部门长会议不可能是八月的前三个周一,与部长失格一样,只能是同为八月的第四个周一。
【北宇治干部记录】
八月 第三个星期二
记录人 冢本秀一
没想到合宿的准备工作这么多,终于知道前辈的伟大之处了。为什么连吃饭洗澡时间这些细节都要一个个安排。如果今年吹奏部也有个经理帮忙处理一下就好了。
所以,根据原作,合宿后第一次部门长会议与部长失格这两件同一天发生的事情均为八月第四周周一发生,跟久美子在第三周周一的生日本来就没有关系。但是,京吹的部长失格日是哪一天呢?
热心群友在试着寻找蛛丝马迹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了更令人窒息的第二个BUG:以写实著称的京吹动画,其在吹三的演出本身就有时间线前后矛盾的问题。
动画版久美子和香织的对话与小说不同,是在关西大赛前、部长失格后。久美子和香织的对话中提到关西大赛时间是周日,但日历显示的8月28日关西大赛却是周一。
啊?
此BUG一经发现,众人一时心灰意冷,原来在吹三中,过往京吹所注重的细节不再是严谨的了,本来就是错的,还分析什么分析,吹学已然成沙中之塔……
但,次日,仍在研究(肝)的群友没有放弃,终于在EP10久美子在电车上翻看的手机社交软件画面上,发现由下到上由远及近依次出现的日期为周一(月曜日)、周二(火曜日)、周三(水曜日)和“昨天”,这符合日本星期叫法“月火水木金土日”的顺序,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昨天就是周四(木曜日)。回想在部长失格日,高黄线上的对话的正是止于久美子的这句“我现在就过去”(今向かってる),即可知道动画的部长失格日就是昨天这个星期四。
思路似乎顺畅了起来!
群友们又在第七集里出现的日程表上,发现八月所有的周四(木曜日)都标上了“干部会议”。在武吹里,“干部会议”通常指秀久丽三人,即正副部长与领队的会议,武吹的吹奏部拟定安排的流程是“两会”形式:秀久丽三人先开“干部会议”确定方向,再召开“部门长会议”协同各声部长议定具体事项。那么,京吹版吹奏部继承这段“两会”流程,把声部长会议视为干部会议的一部分,以“干部会议”代名“两会”总流程,而不以“部门长会议”标示,也是合理的。毕竟,如果是只有三人参与的干部会议,将其印发在给全体部员的日程表上是有悖常识的。
久美子把包放在地板上,随之坐在了丽奈身旁。部长,副部,领队,三人例行召开会议,决定日后吹奏部的练习和活动日程安排。部委三人商议的结果在声部组长会议上公布,听取意见后向部员们传达。这是吹奏部决策推行的基本流程。
也就是说,实际上京吹动画中每周一次的部门长会议,设定不再是武吹原作中的每周一召开,而是被改为了每周四召开。这又证明了之前按武吹的“部门长会议发生在周一”去推断动画部长失格发生久美子生日这天是多么错误的一件事情。
而最终的线索来自于热心群友找到的近期发售的BD第3卷资源。比对观看EP7时,发现TV播放时错误的日历在实体碟中已经被修正了,实际上动画给关西大赛设置的时间还就是遵循现实中日本关西大赛日期所对应的2017年8月27日星期日,而不是8月28日星期一。
2017年关西大赛的日期及前后作画比对:
所以这就是个TV放送版本的作画错误,不是时间线设计错误,众人:……
事情到了这里,结论已经明显:根据正确的动画日历,可知在合宿结束的8月20日到大赛8月27日之间的周四即是发生了久美子于次日电车上回顾的部长失格事件的那一天,同时也是部门长会议之日,这个周四只能是8月24日,而不是久美子的生日8月21日。
那么一度误导群友的是什么就显而易见了:首先大家没有注意到京阿尼悄悄把武吹原作所设定的每周一的干部会议改成每周四了,而久美子在2017年的生日8月21日正好是一个周一;其次,TV动画中把关西大赛日期标为8月28日,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作画错误,使得大家忽视了京阿尼悄悄把关西大赛日期从原作的8月28日改成8月27日了的可能性,因此才把这个“原作部长失格发生的那个周一”限定在“动画版的2017年8月21日”了,最终导致一度产生了“部长失格发生在久美子生日这天”的错误结论。
吹学又存在了()We will meet again.mp3
后记
在动画中并没有具体指出部长失格日期的情况下,要得出“部长失格是否发生在久美子生日这天?”的结论,只能以“武田的原作提到的时间、声部长会议日期是每周一的设定和京阿尼的动画提到的声部长会议日期的设定、动画中的日历备忘录是全部可以吻合的”为前提,由此借助小说来推断动画。
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际上小说和动画时间点和各项设定并不吻合。结合动画自身存在的日历作画等一系列还需等到在BD第3卷发售时才得以修正的错误,导致了吹学家们如惊弓之鸟一般,同杞人忧天一样,一度推测出“部长失格发生在久美子生日这天”这样好没人性的骇人推论,奔波了一天去勘误。
京吹从第一季开始就把久一年设定成2015年,京阿尼从一开始就在努力用现实的细节浸润改编,我们早该想到京阿尼是会根据日历改设定的。实际上京阿尼还是有意让部长失格避开了久美子的生日,只是在日历上失误标错了。
编辑按
如果说自吹三放送以来,吹学的历史真的是由观众读者们为把自己从作者特权、角色偏见和制作公司偶像崇拜中解放出来而作的努力所形成的一副链条的话,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自我标榜“试图在这副链条上增添另一个环节”的吹学家们,竟然无知于“在他之前谁创造了什么东西?那些东西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或者它能从这种知识中得到什么好处?”
由此,吹学家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在推动新的研究时,必须从分散在链条内不同时间点中的线索中仔细学习,了解过去的创造及其背后的意义,同时以不带情绪的常识去理解眼下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盲目地行动,更好地为整个链条增添一个崭新的、积极的环节。我们必须熟知这一切,而同时又不忘却最终的目标:在讨论中,通过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自己更好地认识别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