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在学生课后社团中,始终存在着“团结与竞争”这一对矛盾。而在北宇治吹奏部,其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将结合《京吹》中的北宇治吹奏部及其他社团的相关情况,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学生课后社团中的“团结与竞争”这一对矛盾。
“团结与竞争”的定义
“团结”是指在社团生活中社团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如举办一场成功的活动、提升社团的影响力等,而彼此协作、互相支持的一种状态。团结的成员们会将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组织社团的大型演出时,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负责舞台布置、演员排练、宣传推广等不同任务的成员紧密配合,资源共享,共同克服资金、时间、场地等各种困难。
社团生活中的“竞争”是指社团成员或不同社团之间,在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为了获取某种有限的资源(如荣誉称号、活动资金、发展机会等),或者在某一项目(如社团成果评比、社团间的赛事等)中取得优势地位而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能激励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工作效率,促使社团优化自身的管理、活动内容等。比如为了争取有限的出场演奏名额,同一个吹奏部的部员就会努力提升自身吹奏实力,力争胜过他人;比如不同学校的吹奏部为了夺取“全国金奖”这一奖项,就会在社团建设、活动质量、成员满意度等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大自己得奖的机率。
可见“团结与竞争”是一对对立与统一的概念:团结要求社团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竞争则要求成员们相互比拼,甚至相互对立以获取有限的资源。但是归根结底,在社团中无论是团结还是竞争,都是为了要提升这个社团的水平、层次,推动社团更上一层楼。
对于学生课后社团的相关分析
学生课后社团是指在学校正常课程教学之外,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或共同目标自发组织,或者在学校引导下组织起来的团体。
一般有以下特点:
- 往往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参与或建立,例如喜爱吹奏的加入吹奏部,喜爱文学的加入文学社,喜欢体育的加入运动社……
- 活动时间是在课后,内容一般也与学习考试关联度不大。
- 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有统一的章程或公约。
- 团体性。社团就其性质而言就是一个团体,要有一定数量的社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追求、想法等。
- 自发性。学生社团一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对社团进行自主管理,而教师仅起指导与辅助作用。(尤其是在日本,详见此处)因此社团生活比较考验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尤其是对负责社团管理的学生。
在笔者看来,学生课后社团可分为三大类:
- 第一类:完全是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参与或建立的社团,内容也相对与平和,大部分成员是以交友、交流、玩乐放松等为目的加入,人数一般也比较少。例如《轻音少女》中的轻音社(軽音部),《冰菓》中的古籍研究社(古典部)。
- 第二类:可以学习掌握某种技能、社团活动内容也有一定竞争性的社团。这类社团是靠不断在竞争中取得成功而发展壮大的,人数相对而言比较多。例如以《吹响吧!上低音号》中的吹奏部为代表的音乐类社团,以《弦音-风舞高中弓道部-》中的弓道部为代表的运动类社团等。
- 第三类:一些公益服务性质的社团。如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
在后文中,笔者将着重讨论在前两种社团中如何处理好“团结与竞争”这对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课后社团中的“团结与竞争”这一对矛盾
首先谈一谈第一类社团。在这类社团中,大家加入的目的主要是交友、交流、玩乐放松,其内容基本没有竞争性。大家聚在一起探讨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共同发展兴趣爱好,不存在为了争取特殊资源或名次而参加的比赛。比如在《轻音少女》中,5人都是因为对轻音乐的热爱而加入并演奏,也没有涉及类似全国轻音乐比赛这样的赛事。所以大家相处融洽,想喝茶就喝茶,想玩耍就玩耍。当真正有演奏会时,大家便会集合起来共同谋划发展策略,一切都自由随意、轻松愉快。在这样的社团里,不应引入竞争,而应注重团结的培养。倘若在这类社团中引入竞争,一方面由于社团活动本身的性质根本无法引入;另一方面大家原本相处和谐,都是良好社团氛围的营造者与享受者,贸然引入竞争,成员之间就会产生隔阂,无法放松地参与社团活动,难以齐心协力去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并达成相应目标。而培养良好的团结氛围,让大家毫无嫌隙地交流、合作、放松,也实现了课后社团让学生放松、交友的初衷。
其次,重点来讨论以《吹响吧!上低音号》中的北宇治吹奏部为代表的第二类社团中存在的“团结与竞争”。一方面,在此类社团中,由于社团活动内容本身的竞争性质,首先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通过相互较量,提升各自水平,进而形成社团整体竞争力,最终在与其他社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久二年末期的北宇治吹奏部通过校内竞选,派出了最强的队伍参加合奏比赛,一举取得了全国银奖的佳绩;另一方面,外部竞争压力也促使此类社团更加紧密地形成一个同舟共济的团队,要求社团内部成员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比如久一年以后的北宇治吹奏部的部员们都是为了“全国金”的目标和对吹奏的热爱而前来参与社团活动,不断练习的,北宇治吹奏部也因此才能最终实现社团目标。因此,在这样的社团中处理好“团结与竞争”这一对矛盾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困难的。
竞争的重要性
如果偏重团结而轻视竞争,虽然对于社员而言会过得很开心很放松,会得到一种较强的归属感,但是对于社团而言,则会慢慢陷入发展停滞的境地。例如久二年的“南中派”执政时期,优子即较为重视社团的团结氛围营造,不仅自己用尽全力努力维护部员间的关系,甚至还专门派出久美子和加部友惠担任“新生指导”,让她们发挥自己擅长处理部员间关系的才能团结部员。很明显,在久二年,部员们基本上都是过得比较放松、愉快的,彼此之间未见太多芥蒂,并没有出现因为自己A编名额被“抢走”而“记恨”对方的事件,练习中也不会出现部员因为跟不上整体水平而焦虑、哭泣的情况。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在久二年,北宇治吹奏部领导层对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相对缺乏的,这与社团目标——参加比赛赢得奖项——所具有的竞争性质无疑是相互抵触的。久二年过早地举行了选拔,早早决定了参赛的A编成员,导致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家没有你卷我我卷你的情况,入选的部员难免逐渐骄傲自满,落选的部员则近乎无所事事,结果两组人马因为各自的原因都松懈下来,殆于练习,过度放松。考虑到这一点,北宇治在久二年最终止步关西废金,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过度纵容团结,吹奏部极有可能会重蹈黄前四年夺金后到黄前十五年(久一年)之前“十年浩劫”的覆辙,甚至最终“倒闭”。黄前四年泷透老师在带领北宇治夺金后,旋即卸任顾问。由此社团沉湎于往日功绩,迷失了前进方向,大家逐渐向名为“团结”、实为“快乐吹奏”、“享乐主义”和“资历主义”的社团目标靠拢,没有人再为追求名次而努力,而是故步自封贪图享乐,甚至联合起来以权势维护既得利益,排挤意图改变现状的真正有实力的部员,直到迫使她们退部。在这期间,新加入的部员一开始或许也曾满怀激情,但入部后就被慢慢同化。如果这种因为缺乏竞争而集体摆烂的趋势继续下去,新生中有吹奏经验和意愿的老手不会选择加入这种水平欠佳没有前途的社团浪费时间;新生中想学吹奏的新手也不会认为自己真的能在这种得过且过的社团中学到新的技能,难以找到入部的理由。如此一来,长此以往,吹奏部招不到人,就会面临优秀人才与普通部员的双重危机。演变到最后,社团就会无人问津。一旦人员缺乏或者人数过少,失去“团体性”这一特征,也就不能称之为“社团”,最终面临“倒闭”废社的结局。这便是过度重视团结所带来的极端危害。
团结的必要性
然而,如果片面强调竞争,缺乏对团结的培养,对于社团来说也是不利的。不可否认,在持续的竞争中,社员们会促使自己不断努力练习,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以争取有限的资源和名额,而整个社团将会呈现出充满冲劲和活力的景象,社团的综合水平与竞争力在一定范围内也会随着社员个体水平的提高而迅速提升。但是,一旦越过了良性区间,过度的竞争就会致使社员间关系紧张,产生各种副作用。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那些人数众多的社团中。毕竟在大型社团中,优质的资源和名额虽然也会随社团规模有一定增加,但是社员的人数却总是远远多于这些资源和名额。这样一来,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获取这些资源和名额,大家就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而对其他人往往采取怀疑、不信任甚至对立的态度。在其他人遭遇意外时,因为少了一个竞争对象,即便不是自己落井下石,也会感到幸灾乐祸的窃喜。
在这样过度竞争的社团中,社员们难以感到正面情绪,社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会有不少人不惜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种行为无论对他们自身还是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使他们在结果上赢了,却也在人格上输掉了更多。而那些在竞争中经常失败的社员,逐渐会对社团活动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不加以一定引导,这些社员很可能不堪重负而选择退出。而如果一个社团真的变成了这个样子,不再能够给大家带来归属感和同伴情谊,还让学生们在课后被迫依然像上课一样参与竞争,它就违背了作为课后社团,自身活动应该与上课有所不同的初心。
继续以北宇治吹奏部为例。回顾久三年,高坂丽奈就是相当重视社团内竞争意识培养,而忽略团结意识培养的典型代表。北宇治引入“一赛一选拔制度”,虽然有利于部员们不断进取、多加练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部员们应对选拔的负担,尤其是大量新加入的新手部员。很多新手部员起初本身对吹奏只是抱着试试看、尝新鲜的态度,一下子就让他们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不仅无法继续培养他们对吹奏的热情,反而很可能会让他们难以承受,消磨掉他们对吹奏的兴趣,增加了他们退部的可能。同时,久三年尚未建立对于落选部员的鼓励机制,对落选者往往“听之任之”,缺少对落选者的关怀与鼓励,极有可能导致落选者(B编)与入选者(A编)之间产生疏离与对立的情绪,很多人也会不知不觉将重心从练习转移到“部员内斗”上。如小树林三人组的讨论,从原先对久石奏个人实力的评论,最终演化为了“对方的名额”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已经不属于良性竞争的范围,无助于提升社团的整体实力。这样下去,吹奏部部员间相互猜忌、互不信任,整个社团必然会走向分崩离析。若不是久美子力挽狂澜,再次重申“所有人参与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将竞争的范围限于良性,使大家在关西赛前重新团结在一起,吹奏部恐怕将难逃“分裂危机”。而在全国赛前的上低音号独奏选拔中,高坂丽奈却继续执迷不悟,盲目追求竞争,甚至最终宁可牺牲掉“整个吹奏部的团结”,在黄前、黑江两人水平近乎相当的情况下,选择演奏更为“规范”的黑江真由,而不是社团内大家的“精神领袖”、“众望所归”的久美子。高坂的抉择可以说彻底斩断了维护吹奏部团结的“绳索”,之后的吹奏部呈现出一种奇特的“貌合神离”的状态,大家也对吹奏部的领导层产生了“失望”之感。要不是剧情推动,按照当时北宇治吹奏部的状况,绝对无缘全国金。以上,就是过度重视竞争而忽视社团团结给北宇治所带来的危害的例子。
“团结与竞争”的共存之道
如何处理好“团结与竞争”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白自己社团的性质,如果属于前述的第一类社团,那就不要引入竞争,让大家好好去享受和谐的社团氛围,广交朋友即可。如果属于第二类社团,则必须在“团结与竞争”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平衡点附近设定各项部内政策、活动方案,不能顾此失彼。而且负责社团管理的学生也应该密切与广大社员保持联系,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不断适时调整优化各项举措,而不是像高坂那样对于有相反意见的社员动辄“教育”、“打压”。如果发现了社员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也应当及时解决,而不是放任、冷处理。总之,要努力将社团打造成给予社员归属感的地方,给他们以放学后一种脱离繁重学业,远离内卷的感觉。同时也要适当创造一些合理的竞争机制,毕竟这种类型的社团是需要靠一定的竞争才能长久存续、发展的。但是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的,是在“团结”这一大前提下的,不能让过度的竞争破坏社团的团结与社员间的良好关系。毕竟,能够让大家留下一段充满激情而又美好的高中回忆,才是社团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接受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