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中,究竟映照出了什么呢?

🔗原文由兰鹤发布于2024年7月1日

引言

  我们从一个“思想实验”开始∶

  假使《吹响吧!上低音号》是一个关于A君高中社团生活的作品。Ta选择加入北宇治吹奏部。高一的社团生活是紧张匆忙的∶这里的大多数人都向往着全国金奖而进行着紧张的训练。在这一年中,辛劳的部长黄前久美子学姐……

  然后,我们让京吹3或者武吹这一年的故事在A君的眼前发生。

  无疑,这种歪曲的改编会使我们想起京吹第一季的遥远回忆。确实,具体设定上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差距悬殊”还是“不分伯仲”)。然而许多观众或许更能接受这样的故事。毕竟,A君只不过是高中一年级,前路漫漫却也大有可为。久美子学姐经历的风雨,对A君来说无疑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也可以成为“成长路上的宝贵养分”。

  这种看起来平凡的假想,真正引起我关注的因素,在于一个基本概念,“视角”。许多观众会将京吹(至少是一二季)和所谓“群像戏”的类别相联系,亦时常有观众戏称那时的久美子有时具备“摄像机”的潜质,均与此有关。

视角与观感

  事实上,“视角”这一概念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为何有观众会将京吹系列和“现实感”相联系,一直是个有趣却不失严肃的问题。其实,“现实感”显然不来自于“京吹的情节就严格的符合某些现实逻辑”,而是来自于和其他类别动画的对比∶既不是传统“日常系”动画一团和气、总能积极化解困难的“平凡的奇迹”,也不是青年漫画中正邪分明冲突激烈的死斗。我们不希望动辄在关乎世界存亡的战斗中生离死别,也不乐见毫无痛楚永远青春的漫无止境。

  何为京吹(或者一些相近题材作品)的“现实感”?要正面作出回答,就是∶

  作品中没有出现犯下弥天大错的人,但矛盾却在不断地产生发展,痛及身心。

  这么说也许太文艺,然而读者应当能理解我所说的“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京吹和武吹确实是“青春现实”的故事,虽然两者各有侧重,并关联于各自的作品形式。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视角”问题了。从创作故事的角度,写写日本动画中并不特别多见(但近年确实也不少,佳作也偶有出现)的“青春现实”或许是有点新意,然而故事本身该如何设置呢?

  所谓故事本身的设置,亦即矛盾的设置。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中(编者注:《再论 “京吹事件”:群体解剖学的考察》)已经列举过许许多多的剧内剧外的矛盾。然而,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观察矛盾”。

  仅从经验上看,许多相对成功的类似题材的作品都采取了一种讨巧的办法∶设置相对中立的视角。为什么要相对中立?因为要避免观众太过投入,而产生“XXX就是大反派!”的印象。在正邪分明的青年漫中这种印象并无不妥,然而若是要准确刻画本文所谓的“现实感”,就容易过头了。

  事实上,中立视角的设置也有非常多样的办法。京吹一二季中充当“摄像头/事件触发器”的久美子是一种办法;不设置明确的主角,通过叙事形式(例如单元剧/较多的个人回)来不断漂移视角,也是办法。更有甚者,还可以采用双线(双视角)叙事、交替反打来呈现故事(个人认为,《利兹与青鸟》是不明显的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但是,从创作动机的层面再考虑,这些有赖于视角设置的方案,终归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对于“摄像机”角色这一方案,“不还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嘛”,“实际上对角色并没有本质的影响嘛”这些诘问,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优秀的作品,需要在适当时机跳出“中立视角”,进行更细致的刻画。我们当然记得,在京吹一二季中,久美子的若干高光时刻,皆是在她尝试“介入”矛盾之中,发自内心的表达想法,尝试去改变他人时,所呈现的。在这些时候,她当然已经不是什么“摄像机”了。

  我们还要再前进一步。

  前面的讨论,一直没有回应如下问题∶没错,“青春现实”的架构是有某种真实感和感染力的,那么,你/某个角色又该如何看待、处置各种矛盾呢?

  笔者认为,这无疑是最困难的问题。考虑到具体的矛盾设置的多样性,要是真有什么完美的回答,那这个回答者一定能完美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吧。因此,具体到京吹这个系列,笔者反倒要“开倒车”∶

  仅从文艺创作的角度,京吹,至少是前一部分的京吹,是很希望将“令观众认识到,这种充满矛盾痛苦却无法彻底否定对立面的他者的状况,就是不得不接受的青春现实”作为作品的主题或者说创作动机之一的。当然,这毫无疑问也是“正确但没用的正论”,因此剧中的角色也不会止步于这一认识,而是要尽自己的努力,向前走,再向前走,即使这种前行不总是成功,即使是有笑有泪、遍体鳞伤。

京吹3的视角问题

  有了这些预备性的分析,现在,我们就可以从多个方面讨论京吹3的问题了。

  其一,是整个系列一直以来将久美子设置为主角,对她的视角进行详细刻画。因此,在久三年中,久美子很早就置身于矛盾中心,要在创作上简单延续之前的方案(“平衡的描述矛盾”),就成了逻辑上就有困难的事情。要作出补救,需要在“对立面”(无论是真由,还是高坂,还是一些更加观念性的东西)的刻画上狠下功夫——否则,观众自然而然就会说“你安排的这个对手,不还是很单纯很单薄的反派嘛,那么打败Ta不就好了,有什么同情的必要嘛”。遗憾的是,京吹3没有在矛盾刻画上特别重视这一点。

  其二,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中立视角”是一个终究要扬弃的东西。从一开始我们就能预感到,久美子一定要作出决断、行动,来处理自己周围的矛盾。最大的“问题”之一,其实就出在久美子的这个行动上。

  如果要简单的概括,在武吹中,久美子是选择了“全力以赴地在音乐上战胜真由” ,来解决之前的一切矛盾;在京吹中,就笔者理解而言,久美子更希望“作为部长,平等地对待自己和真由”,在吹奏上不认输,但也要尽到部长的职责。

  仅从创作观念上看,两种选择各有合理之处,也绝非什么“负面思想”。但是,在后一种选择上,“视角”的问题最终又回来了。

  说白了,经过第三季叙述的渲染,观众将视线“重叠”于久美子个人的视角,是无可指摘的结果。这种情况因此就绝对地不同于一二季的情况∶在没有绝对恶人、每个人的视角和观点都有一定合理性时,我对眼前发生的矛盾双方有平等的理解,和我对我自己置身其中的矛盾之双方有平等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要求。

  说白了,平等地对待除我以外的所有人,与平等地对待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是很不相同的要求。

  其实,这里或许就存在一个少有察觉的黑色幽默:对于一名好老师(久美子成长后的职业选择)而言,能做好前者看起来就不错了;对一般的大多数人而言,能做到前者,已很值得赞赏,能真正做到后者,确实是具备了很高尚的品质。

  那么,为什么久三年,就要设置如此一种拧巴的矛盾呢?不考虑(实际有所欠缺的)表达效果而单看理念上的动机,倒是可以解释∶不光是形式上的平等(因此,泷的这句台词说得好,但仍然只说了一半),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平等——要充分地理解对方。

  诚然,这才是“好老师”的真正标准。不光是平等地对待所有人,还要能充分地理解所有人。在久三年里,久美子面对的矛盾,本质上就是一个如此艰难的命题——太过艰难,但并非毫无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能平等待人,但理解并不深刻,共情更无从谈起;我们有时能理解某些相冲突的想法,但又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平等的立场。

  或许,这就是她的眼中,所映照出的东西吧。

(作者注∶标题取自《空之境界》中的一句台词)